说到这里,白虎顿了顿,又继续开口道:“而且,以刘裕的计划,是想要在军中开设学堂,以后直接在军中教军士们识文认字,一旦要是整个军队都有文化,那我们世家子弟的优势,可就彻底没了。”
玄武的脸色微微一变:“还有这个事?你确定属实吗?”
白虎看了一眼朱雀,说道:“朱雀大人应该能证实这点吧。”
朱雀咬了咬牙,沉声道:“是的,刘裕确实提过此事,他说以前在京口搞庠序,公学,因为世家高门的极力反对,作为北伐南燕时他们提供支持的交易结果,被迫放弃了这些计划,可是,要让天下的普通百姓普及教育这个大前提,是不会改变和动摇的,一旦让平民百姓甚至是庄客佃户这些农奴们也有了知识,也有了治国的能力,那世家高门甚至是整个士族的文化,管理的优势,就不复存在了,这样刘裕才能做到真正的不依赖于我们,只靠穷人百姓就能治天下。”
玄武叹了口气:“所以,刘裕想到的办法就不止是在青州这种边远州郡,靠着什么蓝翔吏校来推广文化教育,而是准备悄悄地先在军中就这么搞?”
朱雀点了点头,说道:“正是如此,军队本身就是大多数人出身贫寒,是大字不识的农夫们招募而来,可以借口他们需要看懂军令,或者说需要担任基层军官的指挥能力,从会书写自己的名字,能看明白军令条文甚至是兵法战策开始,这些都是需要识字的,这就有名正言顺地教育他们的理由。”
“先从幢主,队正,旅帅,百夫长,甚至是什长,伍长这些最基层的军校们开始,让军中随军的文吏们,不管是吏校出身的士族,或者是随军的世家子侄,划出固定的时间,在军士们每天操练阵列习武之余,花上一两个时辰,让这些大老粗们集中在一起学习文字,把军官们给教会了,回头这些人再回自己的部队上,教给普通的士卒们,三年下来,不说他们多有文化,起码粗通文墨,能看懂四书五经,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青龙喃喃地说道:“是啊,把这些十七八岁,二十出头却没有文化的军士们,当成四五岁的孩童,从小草千字文这些最基本的蒙学开始教授,而且,现在刘穆之不是搞出那些活字印刷之法了吗,可以把书籍大量地印刷,变成人手一册的那些读物,哎呀,如此一来,那打完仗后,一两年内,全军上下人人识字,就不再是梦想了吧。”
玄武的眉头紧紧地锁着,跟着说道:“一旦这些人识了字,那退伍还乡之后,就有了文化,加上军中的历练,学会了管理,又能看懂朝廷的法令,那回老家后,就可以有效地治理起当地的民众了,甚至,他自己都可以去教育当地的乡亲们去识文认字了,就算教不会成年人,但可以从小孩子教起啊,以前我们士族子弟,也有这种回乡后办乡学,搞私塾,以教同族子侄识字的先例,但那些规模不大,也只是看个人兴趣,但是刘裕…………”
说到这里,他的眉头拧得更深了,直接形成了一个“川”字。
白虎微微一笑,说道:“刘裕以前之所以这些公学,庠序办不成,说白了,不是因为跟我们世家大族的交易,而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人去办这些事,京口的庠序,是范宁这些中等士族,国子学博士之类的人去当教书先生,他们人数希少,又不是非要办此事不可,一旦不能通过办学来获得富贵,自然就没太大兴趣,毕竟,在这个世上,人总是要现实的,你以为士子们很有兴趣教这些乡下人认字吗?自古士庶高寒,判如云泥,甚至不把他们当成人看,这才是士子的清高啊。”
“所以只要我们当时一反对,一逼宫,刘裕在妥协退让之前,这些在京口的教书先生们,自己先不干了,他们受不了给其他士族们冷眼看成异类,甚至是威胁开除士籍,只能纷纷称病告退,所以京口的子弟庠序公学,早在北伐南燕前半年,基本上就关停了。这是不以刘裕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。也算得上我们士族联合起来,保住我们的文化特权的一次成功反击。”
“但在军中搞学堂,传播文化,那就不一样了,如果是冠以一个军令的名义,打着要求军官们普及文化,看懂军令和兵书,以更有利于指挥和作战的名义,那无人敢怠慢,因为军令如山,不是你可以拖就能拖的,随军的士子和世家子弟们,若是给以军事任务的方式下达必须授业的命令,就必须完成,不然轻则无法在军中立足,获得正常服役时所希望的爵位官职回报,重则会给以违抗军令的罪名处置,甚至性命不保。而那些大老粗的军人们,有这么一个难得的学习文化的机会,就算是为了自己能亲手书写家书,也是不会错过的,若是跟以后退役之后,有能力担任一村一乡的吏员相关起来,他们更是会努力学习的。”
朱雀点了点头,沉声道:“确实如此,当年秦国变法,核心一点就在于最基层的乡村的治理,是靠立了军功之后,回乡为吏的秦军将士们担任,而三老为代表的这种治理体制,本身三老就是在当地有名望,受人尊敬的人,以秦国的军功爵体制,要受人尊敬,那肯定是家中多人为国征战,甚至是为国战死,积累了足够的军功爵位,才能在村中为吏。”
“而这些秦吏,起码是要熟悉秦国法令,知道朝廷的政策,并能有效地在基层执行,他们是否有文化,是否识字不得而知,但证明了一件事,那就是要治理基层,让朝廷官府管到每一个家,每一个人,最可靠的就是这些退伍老兵,这也是刘裕最早是希望丘八回家治理的原因。现在,他要丘八有文化!”(本章完)
本章已完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