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罗温轻轻地叹口气,继续说道:“索科夫上尉,参谋长的命令,你应该也听到了吧。既然是上级的命令,那是不能讨论的,只能无条件执行。”
“大尉同志,如果我们此刻发起进攻,等于是直接向兵力和装备占优势的敌人发起进攻。”索科夫向科罗温解释说:“这种硬碰硬的打法,我们没有什么胜算可言。没准打到最后,友军没有解救出来,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。”
“那我们该怎么办呢?”科罗温望着还被硝烟笼罩的阵地,忧心忡忡地说:“我担心阵地上的反坦克炮兵连支撑不了太多的时间。”
索科夫心里同样在考虑这个问题,如果要营救反坦克炮兵连,就必须立即对德军展开攻击,否则那些战士们就会伤亡殆尽。但如此一来,混成营的伤亡也小不了。可若是要寻找合适的战机,就只能牺牲炮兵连,等德军放松警惕之后,再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,从而取得巨大的战果。
“现在时机还不成熟,贸然发起攻击,对我们是有利无害。”索科夫对科罗温说道:“当然,如果你想让混成营全军覆没的话,就可以无条件地遵照参谋长的命令,直接向敌人发起进攻。”
作为一名军人,科罗温的心中早就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,但如果有机会能在战场上幸存下来,谁又不愿意呢?他望着索科夫试探地问:“索科夫上尉,说说吧,你是怎么考虑的?”
“等德军占领友军的阵地,并继续朝前推进时,他们的警惕性是最低的。”索科夫说道:“我们在这种时候发起进攻,就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,并给他们造成巨大的伤亡。”
对于索科夫的这种说法,科罗温思索了许久,最后做出了艰难的决定:“好吧,索科夫上尉,我豁出去了,就按照你说的办。”
见科罗温同意了自己的提议,索科夫的心里也暗松了一口气,他还真担心对方不顾战场的实际情况,就不管不顾地向德军发起攻击,那简直就是以卵击石,自寻死路。他缓缓说道:“不过在此之前,我们要做好战斗的准备。”
“什么准备?”
“把阵地上的反坦克炮,都部署到这个位置。还有,重机枪和迫击炮也要调过来,当反坦克炮向敌人坦克开火时,迫击炮和重机枪向敌人的步兵猛烈开火。”
“那坦克呢?”科罗温以为索科夫忘记阵地上还有一个坦克排,连忙提醒他说:“旅长还给我们营配备一个坦克排呢。”
“不用不用。”索科夫摇着头说:“坦克的动静太大,如果现在移动,肯定会惊动敌人。最好的办法,就是等我们向敌人开火之后,再命令坦克排掩护步兵出击,扩大我们的战果。”
“那好吧,就按你说的做。”
当科罗温紧急调动主要的武器装备时,远处阵地上的苏军炮兵连还在进行顽强地战斗。虽然反坦克炮射击速度在减慢,但随着坦克距离阵地越来越近,他们所取得的战果也明显加大。如今就算不用望远镜,也能看到阵地前被摧毁的德军坦克接近了十辆。
索科夫见状,心里不禁暗自感慨,假如自己是炮兵连的连长,绝对不会让自己的部下过早地开炮。起码要让德军坦克进入了三百米范围,再开始射击。在如此近的距离开炮,不但可以提高命中率,同时也能确保穿甲弹能击穿德军坦克的正面装甲。
没等混成营的部署完成,卡图科夫就打来了兴师问罪的电话:“科罗温大尉,参谋长不是命令你,立即向敌人发起攻击,将陷入危险之中的反坦克炮兵连解救出来么?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,但根据观察哨的报告,你们的阵地上却没有任何的动静。你给我解释一下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面对卡图科夫的质问,科罗温显得有些迟疑,不知该如何回答对方。好在索科夫就在他的身边,便主动向他伸出手:“大尉同志,话筒给我,我亲自向卡图科夫上校做解释。”
正左右为难的科罗温,听索科夫这么说,连忙把手里的话筒递给了索科夫。
“上校同志,我是索科夫。”索科夫对着话筒开门见山地说:“不让混成营向敌人发起进攻,是我的主意。”
得知不让混成营采取行动的“罪魁祸首”是索科夫,卡图科夫差点就破口大骂。但话都到了嘴边,他却想起了索科夫的特殊身份,于是只能强忍着心头的怒火,咬着后槽牙问道:“索科夫上尉,那你给我解释解释,为什么让混成营按兵不动?”
“上校同志,我是这样考虑的。”索科夫对着话筒说道:“敌人出动了大概一个团的步兵,还有七八十辆坦克配合。如果我们贸然出击,去增援友邻阵地上的反坦克炮兵连,等于是让混成营陷入危险之中。”
“打仗哪会没有危险。”卡图科夫语气严厉地说:“索科夫上尉,你总不能就因为怕危险,就让混成营待在自己的阵地上按兵不动,听任友军被敌人消灭吧?”
“您误会了,上校同志。”索科夫知道要想取得胜利,还需要得到卡图科夫的支持,便向他解释说:“我之所以建议科罗温大尉按兵不动,并不是怕死,而是在等待时机。”
“等待时机?等待什么时机?”
“等待一个可以重创敌人的时机。”
卡图科夫从索科夫的话中,听出了他似乎有什么想法,便放缓语气问:“索科夫上尉,你是怎么打算的?”
“只有等敌人占领了友邻的阵地,继续朝前推进时,他们才会放松警惕。”索科夫说道:“而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疏忽大意之际,出其不意地向他们发起进攻,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。”
“说详细点。”
见卡图科夫有了兴趣,索科夫便把自己事先所考虑好的作战计划,向对方详细地讲述了一遍。
卡图科夫听完,沉默了一阵后说道:“索科夫上尉,我仔细地想了想,你的计划是可行的。不过……”
“不过什么?”索科夫紧张地问道。
“仅仅靠你们一个混成营,要对付现有的德军,就算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,想想取得最后的胜利,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”
“难道您打算给我们派增援部队?”
“是的,我会给你们派增援部队的。”没等索科夫高兴,卡图科夫又继续说道:“不过不是现在,而是你们开战之后。也就是说,你们至少要坚持半个小时以上,我的增援部队才能赶到。明白吗?”
“放心吧,上校同志。”虽说阵地上的兵力和装备,都远远比不上远处的德军,但如果真打起来,要支撑半个小时,还是很容易的,于是索科夫向卡图科夫保证说:“我们就算支撑一个小时都没问题。”
看到索科夫放下电话,科罗温有些迫不及待地问:“索科夫上尉,旅长在电话里都说了些什么?”
“旅长同意了我们的作战方案。”索科夫说道:“同时,他还将给我们增派援兵过来。”
“啊,增派援兵?”听索科夫这么一说,科罗温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惊喜的表情:“援军什么时候能赶到?”
“援军要等我们的战斗打响之后,才能出发,免得过早地暴露了我们的意图。”索科夫向科罗温解释说:“所以在援军赶到之前,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,独自去对付德国人。”
得知还是需要自己的混成营,独自去对付德军的大部队,科罗温的心里要说没有失落,那是不可能的。不过他还是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问道:“不知援军多长时间能赶到?”
“半个小时左右。”索科夫说完这话,见科罗温的脸上还是写满了患得患失的表情,又补充说:“毕竟部署的那些部队,距离我们这里还有点远,战斗打响后再出动,路上总要花费点时间。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远处阵地上的炮声停止了。先是德军坦克冲进了阵地,接着,德军的步兵也潮水般涌进了阵地。
“索科夫上尉,”科罗温看着远处占领友邻阵地的德军部队,低声问索科夫:“我们什么时候动手?”
“再等一等。”索科夫和德国人打过好几年的交道,自然对他们的战术非常熟悉,他对科罗温说:“等越过阵地继续朝前推进时,我们再果断地发起进攻。”
十几分钟之后,德军果然像索科夫所说的那样,越过了占领的阵地,继续朝前推进。
由于德国人并没有发现隐藏在几百米外的混成营阵地,因此他们通过占领阵地时,都没有保持足够的警惕。坦克在前面缓慢地行驶着,步兵排成整齐的队列,与坦克一起向前推进。
“大尉同志。”索科夫见状,立即向科罗温说道:“时机已经成熟,可以动手了。”
随着命令的下达,部署在阵地上的反坦克炮、迫击炮和重机枪开火了。
反坦克炮的目标,是德军坦克。而此时的德军坦克行动速度迟缓,对反坦克炮手来说,简直就是最好的靶子。第一轮的四发炮弹打出来,直接就命中了两辆坦克,其中一辆被当场击毁。而另一辆向前行驶了一段距离后,也停下来开始熊熊燃烧。
而跟随在坦克后面的步兵,遭到了迫击炮的轰击和机枪扫射,直接就倒下一片,剩下的也被打得晕头转向,顿时乱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,漫无目的地四处乱跑。
索科夫等反坦克炮又射击了两轮,再度击溃德军三辆坦克之后,又对科罗温说:“大尉同志,趁着敌人陷入了混乱,立即让我们的部队发起进攻,让坦克排的四辆坦克在前面做向导,步兵紧随其后,向远处的德军发起冲锋。
“好咧!”科罗温响亮地答应一声,随后通过电话,向手下的三位连长发出了命令:“一连坚守阵地,二连、三连跟着我出击!”
命令下达完毕后,科罗温拔出腰间的手枪,手脚并用地爬出了战壕,随后半转过身子,冲着战壕里的指战员们喊道:“同志们,为了史达林!为了苏维埃祖国!跟我前进!”
虽然他的声音被枪炮声所盖住,根本没有几个人听清楚他在喊什么。但看到营长亲自带头冲锋,指战员们哪里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,也争先恐后从战壕里爬出,呐喊着冲了上去。
索科夫发现除了反坦克炮手、迫击炮手和重机枪手外,其余的指战员跟着科罗温发起了冲锋,自己一个人留在战壕里,显得有些不伦不类。无奈之下,他只能拔出手枪,爬出了战壕,心里一边骂娘,一边小跑着去追前面的部队。
向前跑出了两三百米后,索科夫看到科罗温率领的部队,已经冲进了被德军占领的阵地,和敌人展开了近战和白刃战。
索科夫如今手里只有一把手枪,就这样冲上去,等枪里的子弹一打光,就会变成待宰的羔羊。他连忙放慢脚步,将手枪往腰间一插,随后弯腰从地上捡起一支带刺刀的步枪,这才重新加速朝前冲去,准备参与正在进行的白刃战。
当他经过一辆履带被炸断的T-3坦克时,就听到头上有人在喊自己:“上尉,上尉同志。”
索科夫连忙停下脚步,抬头朝上望去,只见坦克炮塔的舱盖敞开,一名坦克兵正冲着他喊道:“上尉同志,我的坦克履带被打断了,是否可以弃车参与步兵的战斗?”
虽说从战争爆发到现在,坦克兵因为坦克被击毁,而拿起武器当步兵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,但索科夫却觉得把优秀的坦克兵当成步兵来使用,简直就是一种浪费。此刻听到坦克兵的话,立即反问道:“你们还有弹药吗?”
“有的,上尉同志。”坦克兵点着头说:“不但炮弹充足,而且子弹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